新聞

返回上一頁
教育傳媒到校
2021年7月

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佛教榮茵學校 - 2021年7月

優化課程 提升學習效益 創造機會 成就學生


佛教榮茵學校重視學生在校內的學習經歷,一直抱持「爭取資源,創造機會,成就學生」的理念,不斷優化課程,將學習效益最大化。除了學術成就,學校同樣重視學生的正向思維,希望建構學生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的思考習慣。杜家慶校長強調,過去十七年的校長生涯一直有賴穩定的教學團隊上下一心去推動各種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政策,打造最佳的學習環境。

增聘外籍英語教師 營造優良語境

學校重視學生的兩文三語發展,在善用資源下做到資助學校直資化,額外增聘外籍教師,使全校的外籍教師增至3位,為學生營造更豐富的英語語境。在低年級,學校推行PLP-R/W計劃,以閱讀故事的形式,穩固學生的英語基礎。學校珍視學生每個發展機會,因此亦有安排各種校本以外的課程,如劍橋英語課程等,並資助學生參加校外的考試和比賽,提升整體英語水平。

推動資優教育發展 引入情意教育

針對學生的學習需要,學校特別發展資優計劃,讓學生獲得飛躍的進步。學校早年和浸會大學研究中心合作,以創意發展為起步點,開展中文和常識科的資優課程,並籌辦「才俊飛昇新一代」計劃達15年,致力將大學的高層次思維訓練應用在小學,讓有能力的學生從探究學習發展至學會學習,教授他們以不同維度作反思,打造終身自主學習的基礎。杜校長指出:「我們在不同課程滲入資優教育元素,以陶藝課程為例,學校特別申請了優質教育基金(QE Fund),在原有的高小課程下擴展至全校,以螺旋式的教育法慢慢深化,加強孩子對課程的掌握。」

隨着社會進步,越來越多人關注學生於情意教育上的發展。學校致力打造快樂的上課氣氛,在來年將會參與「我的行動承諾」活動,主題是QEF計劃「感恩珍惜.積極樂觀」,配合校本「正向Super Kids獎勵計劃」,讓學生作更深入的發展。同時,在香港佛教聯合會推行的「正念禪修:提升身心靈健康」計劃下,學校特別創建了禪修室,將正念引入校園,讓學生透過靜觀訓練,學會專注當下,如何處理情緒。

以編程教學為基礎 訓練邏輯思維

學校早於1998年成為全港首十間資訊科技先導學校,奠定了以科技教育發展的方向。學校團隊極具前瞻性,於三年前便已起動電子教學模式,安裝電子互動白板等設備。而在早年度,學校更作為元朗區兩所先導學校之一,參加「賽馬會運算思維教育計劃」,發展編程,並本年度同時參與「5G STEM先導計劃」,讓學生在5G網絡高速、高容量及低延遲度的特性下,盡情發揮創意,提升解難能力。「科技日新月異,學校有責任鍛鍊學生面向21世紀,訓練邏輯思維,使他們從容應對創新科技。」為了提供最適切的教育,在校董會的支持下,兩名老師獲機會早年在暑假期間,前往美國麻省理工進行編程教育培訓。

學校重視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習慣,多年來不停爭取外界資源,陸續安裝了風力發電系統、氣象站等,潛而默化地灌輸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本年度學校亦參與了「賽馬會綠建環評學校計劃」,在暑假期間將全校所有冷氣改裝成節能冷氣和LED燈;另外爭取了撥款資助,在學校天台位置安裝「採電學社」太陽能採電系統。「我們希望培養孩子對環境保育的重視,以設施和教材套配合,讓孩子更深入了解大自然的重要性。」學校更將所有環保設施整理成環境教育學習徑,讓學生能以多角度認識污染對地球造成的危害。

教育傳媒

學校將退役巴士重新改裝成「STREAMER BUS」,上層為STEAM教室,讓學生透過車上改裝的設施及器材,有系統地進行STEAM學習;下層為流動圖書館,擺放不同類型的電子圖書。 學校將退役巴士重新改裝成「STREAMER BUS」,上層為ST...
杜家慶校長 杜家慶校長
學校早於1998年成為全港首十間資訊科技先導學校,奠定了以科技教育發展的方向。 學校早於1998年成為全港首十間資訊科技先導學校,奠定...
學校將退役巴士重新改裝成「STREAMER BUS」,上層為STEAM教室,讓學生透過車上改裝的設施及器材,有系統地進行STEAM學習;下層為流動圖書館,擺放不同類型的電子圖書。 學校將退役巴士重新改裝成「STREAMER BUS」,上層為ST...
佛教榮茵學校重視學生在校內的學習經歷,一直抱持「爭取資源,創造機會,成就學生」的理念,不斷優化課程,將學習效益最大化。 佛教榮茵學校重視學生在校內的學習經歷,一直抱持「爭...
佛教榮茵學校重視學生在校內的學習經歷,一直抱持「爭取資源,創造機會,成就學生」的理念,不斷優化課程,將學習效益最大化。 佛教榮茵學校重視學生在校內的學習經歷,一直抱持「爭...
校舍外觀 校舍外觀
返回上一頁